金年会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廉政教育 - 學思淺悟

三方面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文/    訪問量: 發布時間:2019-10-04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别是改革開放40餘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事實證明,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赢得了全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的衷心擁護,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可從以下三方面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适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實行生産資料私有制,在私有制條件下,一方面,生産資料的私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産對立,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無法克服,生産力的發展受到阻礙;另一方面,由于資本逐利的本性,決定了生産的目的是追求資本家的利潤最大化,而不是追求人民的福利。因此資本主義生産的趨勢必然是兩個積累:一邊是财富的積累;一邊是貧困的積累。資本不斷增殖,而勞動人民遭受剝削與壓迫,創造的财富極大地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可見資本主義生産的結果,必将導緻階級對立,兩極分化。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産黨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科學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替代,揭示了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找到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原則:社會主義生産的根本目的是在生産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産,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對社會生産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調節,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合乎自然規律改造和利用自然;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無産階級政黨的領導;在社會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産主義社會過渡。

這些基本原則表明,科學社會主義是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為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産主義社會指明了方向,在人類思想史上占據着道義的制高點。當然,科學社會主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就像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不能不顧實際情況照搬照抄這一理論,在實際運用這些原則時,要随時随地與本國具體實際、曆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到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将生産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摒棄了對社會主義的教條化理解,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特征作了創造性探索,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價值目标,站在廣大人民群衆的立場上,推動中國社會全面進步和中華民族素質的全面提升;堅持社會主義生産目的,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為根本任務,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衆的物質文化需要;堅持生産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努力實現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不斷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首要任務,等等。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所指出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适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極大地推動了生産力發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明确指出,“中國共産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充分證明,如果沒有中國共産黨領導,我們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近代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進行了前赴後繼的鬥争。中國共産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的鬥争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28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确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以後,我國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1978年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各項建設事業穩步推進,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正是因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過程中才避免了方向性、颠覆性的錯誤。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人民圍繞共同的奮鬥目标,集中各方面力量,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高效執行、有力推進,實現了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緻,形成了科學有效的機制,辦成了一件件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也辦成了其他許多國家辦不了的大事。阿富汗前總統卡爾紮伊曾說,“如果阿富汗有機會重新選擇的話,一定會走中國式的發展道路。因為它行動高效,決策果斷,以結果為導向。”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産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産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40多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從經濟發展總量看,1978—2018年間,我國GDP年平均實際增長率高達9.4%,成為同期世界上最快的增長速度。從人均GDP來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1978年中國屬于典型低收入國家,随着改革開放時期持續的高速增長,1993年中國跨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2009年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我們黨始終按照共同富裕的目标,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從1978年到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2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目前我國已建成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等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

在反貧困領域,我們黨不斷譜寫輝煌篇章。截至2018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40年來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8年的1.7%,下降了95.8個百分點。按照黨中央的計劃目标,2020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将全部脫貧。

總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把發展生産力和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根本任務,以實現人民大衆的根本利益為目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人民群衆物質文化生活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人民主體地位彰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充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人與自然和諧、社會穩定有序不斷發展進步。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力保證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群衆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世界社會主義如何發展,這是社會主義各國探索和思考的問題,也備受全球關注。20世紀90年代初,随着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改旗易幟,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跌入低潮,西方出現了所謂“曆史終結論”“社會主義失敗論”等言論。甚至在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内部,也出現了“馬克思主義是否過時了”這樣的疑慮。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讓這些論調徹底破産,也讓這種疑慮日益消散。特别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砥砺奮進的曆程充分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改變了長期占主導地位和壟斷話語權的西方現代化模式,打破了習慣用西方價值标準和發展模式主宰世界的錯誤認知。2018年我國人口在全世界的占比達到了18.3%,中國人民創造的成就對世界的意義和影響非同一般。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隻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用和平發展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首先需要明确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強調發展以人民利益為取向,又強調人民是發展的主體,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黨的十九大報告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把黨的群衆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并充分肯定人民在改革開放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檢驗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獲得發展動力。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從何而來?無須諱言,随着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體制機制障礙,隻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消除體制機制弊端,獲得新的發展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表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發展進步。改革開放就是中國發展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世界社會主義國家要解決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隻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獲得持續的增長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立足國情,保持發展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關鍵在于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既不拒絕和排斥西方經驗,又不盲目推崇和照搬西方模式,而是立足國情進行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鑒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我們黨立足中國的具體曆史條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進行分析判斷,逐步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也啟示世界社會主義國家,要選擇正确的發展道路,既要借鑒汲取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又要充分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王東京)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