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女人是半邊天。要想撐起這半邊天,就需要身心健康的女性。但據聯合國統計,占全世界1/2人口的婦女,她們付出了全人類工作時數的2/3,但所得的報酬卻隻有1/10,她們所擁有的财産隻有1%,職業女性中高薪階層隻占3%至4%。在知識女性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無形的障礙:因為是女性,應聘時可能敗于一個素質、能力比你差的男性;因為是女性,你的工作能力可能屢受懷疑。女性常常頂着壓力加倍努力,付出比男性更多。對于知識女性,職業與事業的壓力是挑戰也是一種社會病。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素質教育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優秀教師除需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娴熟的教育教學技巧,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為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成長,隻有身心健康的教師才能透過教育曆程影響學生,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好學生。
根據日前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課題組對國内中小學教師心理所作的大型調查,51.23%的教師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問題。有關研究還表明在同等情況下,中學教師隊伍中人數較多的女教師其工作壓力比男教師更大,很多女教師因此出現心理問題,産生心理障礙,甚至患上心理疾病。2001年7月31日,陝西一名25歲的女教師,就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導緻嚴重的心理疾病,從而服毒自殺。而在本校,據調查,96位女教職工隊伍中,30%的女教師身體健康狀況較差,47%的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種種迹象表明,女教師的身體與心理疾病已遠遠高出社會一般人群,身心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下面是對本校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教師身心狀況的調查結論: ㈠對年輕教師身心健康的憂慮。
若要說到年輕女教師的身心狀況,本校有一個典型例子。汪教師工作才一年多,一直擔任學校電子科《電工基礎》和《焊接》這兩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可上班不久就因為種種原因感冒了,此後不久每隔一兩個月都會莫名其妙地感冒發燒,嗓子說不出話來。每次假如不挂上幾天的吊瓶,就不會痊愈。為了不影響學生的正常上課,每次有病還是得帶病堅持上課。像汪老師一樣初出茅廬的女教師,面對着新的工作環境,新的工作壓力,導緻身體素質下降的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一些參加工作年限才短短幾年的年輕女教師,不僅是身體上健康出了問題,心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有的還會産生職業倦怠,感覺到工作沒有了熱情。 ㈡中年女教師面對工作和家庭的壓力,隻能默默地忍受。
工作10年左右的女教師到了這個時候,都要結婚生子,有家庭的女教師,面對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的巨大壓力隻能默默承受。這不僅給工作還給家庭帶來了很大影響。白天在學校裡忙着備課、看作業、批改試卷、上課、考試等等。有時候作業批改不完還要帶回家去批改。回到家後自己的孩子、老人還要照顧,往往是等自己的孩子睡着後再繼續自己的工作,忙到夜裡12點鐘這是經常的事情,第二天早上照樣6點不到就起床,嚴重的睡眠不足,導緻精神恍惚,身體素質急劇下降。記得一次聊天的過程中,有些青年女教師說要去健身,而在一邊的鄭老師卻說:“我們想去都沒時間,每天圍着孩子、老人和丈夫轉。家裡有一大攤的事情等着自己來處理。晚上好不容易想好好休息,孩子卻又哭個不停。”看着她滿是色斑而泛黃的臉,不禁感歎要做好職業女性真的很難。 ㈢老教師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心理壓力大,身體狀況日益下降。
等孩子長大了,自己也步入了老教師的行列。面對新的教育形式及課程改革,老教師感到身體狀況日趨下降,工作力不從心,無處下手。很多女教師工作了近30年,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她們要和年輕教師一樣拿起課本自學本科學曆,面對計算機學起了課件制作……為了保持身心的健康,她們不得不經常鍛煉身體。二、問題的主要表現 ㈠主觀能動性差
有些女教師把教師職業隻是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在工作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對工作不熱情,缺乏職業自豪感,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理所當然地當着學生面發牢騷;自我成就感差,常處于自卑、自責狀态,對前途悲觀失望,沒有明确的奮鬥目标,工作效率低;對學生缺乏應有的愛心,不願與學生交流思想、做朋友,實行的往往是“滞後教”,等問題出現了再去亡羊補牢;職業道德意識薄弱。 ㈡不良情緒、情感
人是情緒化的産物,這一點在部分女教師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由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點,易敏感、好沖動,對自己的情緒缺乏必要的調控能力,容易把個人情緒帶進學校,遇到不順心的事,便将不良情緒轉嫁到學生身上,沖學生發火,懲罰學生,甚至出現不文明的語言和行為;同時,情緒的感染作用也會使學生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和心理問題,降低教育效果;對待學生有明顯的情感偏差,從主觀上把學生分成不同等級,厚此薄彼,鄙視、漠視後進生,偏袒、寵愛優生與特生。 ㈢人格缺陷與人際關系失調
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影響女教師工作成績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的女教師存在自私、妒忌、固執、多疑、懦弱、消沉等不良個性,在交往中容易與他人發生矛盾、沖突。對同事不能和睦相處,協作共事;對學生不能關心愛護,尊重理解;對家長一味指責,随意訓斥,認為他們沒有配合學校管教好孩子。 另外,女教師中患抑郁症、焦慮症、強迫症和更年期綜合症的人數也較多,這些症狀的存在,會對她們的心理與行為産生不良影響。三、問題的産生原因 ㈠事業帶來的壓力
随着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競争。一方面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有着不同經曆,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秉賦、能力,不同氣質、性格,不同意志、情感,又正處在成長、發展的階段,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這使得教師的勞動具有很大的複雜性,要求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再加上現實社會中多數學校仍按“升學率”“優生率”來考核教師,決定評優晉級和獎金發放;名目繁多的檢查、考評、驗收也使教師窮于應付,疲于奔命。非畢業班校領導也以各班半期、期末考試成績為依據給教師打分,也造成了教師之間相互嫉妒、攀比,使人際關系緊張。另一方面随着用人制度改革,職稱評定、教師聘任制等措施的實行,教師在工作之餘,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修,否則就面臨落聘、下崗的壓力。要求生存、謀發展,教師就必須力求工作出色,女教師同樣不能落伍。 ㈡工作時空範圍大,雙重角色的沖突
和其它工作不同,教師的勞動沒有具有明确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職業特點決定教師的工作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廣延性都很大。作為女性,女教師往往還有繁重的家務,要擔任好家庭角色,比男教師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全方位的社會要求使女教師無形中承受了更大的壓力。一方面,因為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不僅僅限于學校,教師必須廣泛深入到學生的活動範圍中去,采取各種形式,比如組織校外活動、家訪等,充分把握自己的教育對象,協調各種影響,使學校教育始終能夠發揮主導作用。既然學生接受外界影響沒有時空的界限,教師的勞動自然也無時空界限可言。另一方面,在每一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勞動不能機械地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随意中斷。班上、班下、校内、校外,都可以成為教師勞動的時間和空間。再一方面,在家庭裡,女教師往往還要擔當好妻子、母親、女兒、媳婦等角色,有繁重的家務,多方的期待,家庭與工作的角色交互混雜對女教師角色調适的能力就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及時、适時地轉換角色,進行符合角色期待的角色行為。處理不當也容易使女教師有倦怠、心理不平衡、焦慮不安等情緒。據調查,有41.3%的教師每天工作8~10小時,17.8%的教師每天工作10~12小時,還有8.4%的教師每天工作甚至達到12小時以上。 ㈢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高
壓力大是教師身心健康最大的威脅。長期以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角色定位使教師被賦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責任,人們對教師有着很高的期望:他們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對學生有着教育管理的責任;他們是學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時間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生的心理治療者,需要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他們又是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教師需要處理好多種關系,加重了心理負擔。
在思想修養上,人們常要求教師以榜樣姿态和标準化、規範化的形象出現在學生和家長面前。古人雲:“德高者可以為師。”正是這種期望使教師往往以清高自居,過分注重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刻意限制自己并關心各種細節;在學生面前要保持平靜、耐心、積極、樂觀的心态,不能随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些話其他行業的人可以說,但作為教師就不該講。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難免會遇到諸如學生調皮搗蛋、惡作劇、恩将仇報、逆反對抗、違紀犯規等不如意的事情。遇到這些,教師還必須胸懷博大、沉着冷靜,以約束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教師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也有對工作安排甚至職業規範想不通的時候。這樣必然産生矛盾和緊張,使情緒壓抑。如果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日積月累,惡劣情緒最終會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
在文化修養上,教師需要有淵博的知識,以做到“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而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教師要時刻維持知識權威的地位,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随着素質教育的推行,新的課程标準相繼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大、速度快,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湧現,新的教學理念在挑戰傳統觀念,面對現代社會對教育目标、策略、技術等提出的愈來愈高的要求,教師也必須付出數倍于以往的精力。同時,我國的教育改革尚在轉型期,由于許多曆史遺留下來的教育、教學弊端一時沒有改變,使素質教育沒能在真正意思上推展,面對複雜的轉型期教育環境,教師往往又有許多矛盾與困惑。在這種種緊迫的形勢下,要緊跟時代發展,教師必須付出數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跟進,許多教師往往會有力不從心的焦慮感。女教師相對男教師承受能力較差,産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導緻身心健康水平下降。 ㈣教師的健康意識比較淡薄
據調查近80%的教師生病後往往是硬撐着上班,83%的教師很少參加體育鍛煉,近50%的教師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近40%的教師表示睡眠時間無法保證。由此可知,我們女教師的身心狀況不佳,身體亞健康狀态都是有其原因的。 ㈤要面對社會對現代女性的要求
女教師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職業女性,社會要求她們既要有職業婦女的敬業幹練,又要有傳統婦女的賢淑美德,同時要具有“自立”、“自強”、“剛毅”、“溫柔”、“體貼”、“富有情感”等多元化的現代人特質。一方面她們與男教師同樣承擔着事業上的壓力,要面對學曆的競争,職稱與職位的競争,成為學校具有敬業、進取和開拓精神的稱職教師;另一方面她們要承擔傳統女性生育培養孩子、操持家務、照顧丈夫、照顧家庭的責任,成為溫柔、賢惠的妻子和母親。同時作為知識女性,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自尊心使許多女教師有較強事業心和比較高的自我期望值,渴望用出色的工作和優異的成績展現自身的價值,赢得社會尊重,因此“不用揚鞭自奮蹄”成為她們的顯著特點。這些都使女教師經受着生理上從未有過的痛苦與磨煉,以及心理上從未有過的困惑與迷惘。 ㈥要面對女性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的挑戰
雖然我們一直強調男女平等,但男女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性别差異卻客觀存在,并使女教師面對更多的挑戰。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心理使女教師身處逆境缺少自我安慰解脫,遇事更容易鑽“牛角尖”。而生理上的差别使女教師,特别是中老年女教師更容易産生疲倦感。四、維護女教師身心健康的對策 ㈠身體健康方面
教師被人們譽為“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在繁重而辛勞的教學中,能保持身體健康者卻為數不多,抱病工作似乎已成了教師的一種象征。在教育系統中,“亞健康”正在迅速蔓延,高校教師重度亞健康發生率高達34.16%,相比起一般人的重度亞健康發生率10%,教師的亞健康狀況顯然令人觸目驚心。新學期伊始,老師們又投入緊張忙碌的教書育人工作中,周而複始地上課、批改作業、寫教案、值班,他們往往忽略了自我身心保健,因此産生了“教師職業病”。講課說得多,容易得慢性咽炎;上課要站着,腰、腿受累;坐着備課,又容易引發頸椎疾病。辛勤的園丁們在繁重而辛勞的教學中,身體健康備受四大疾病困擾,急需關注。 1、講出來的病:慢性咽喉炎
對策:教師應注意科學用嗓,課間最好閉口休息,用溫水潤潤嗓子。平時少高聲說話,多攝取一些清肺養陰、化痰散結的食物,可常飲綠茶、菊花茶,食用蛋類、蘿蔔、絲瓜、梨等,少食辣椒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以及巧克力等糖分過高的食物。長期多量的吸入粉筆寫字産生的粉塵是導緻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一個緻病因素,定期體檢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胸片檢查等。 2、站出來的病:腿部浮腫、靜脈曲張
對策:講課時,教師應将身體重心交替由一隻腳移到另一隻腳上,始終保持一隻腳處在休息狀态,并可慢步走動;要充分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活動活動雙腿,促進血液循環。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既能疏通下肢血管,解除疲勞,又能讓人安然入睡。 3、坐出來的病:頸、腰椎疾病
對策:仰頭在黑闆上寫字,平時伏案工作一段時間就要起身到戶外活動一下筋骨,做腰部和頸部的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做幾個下蹲起立的動作,用手掌由輕到重拍打臀部若幹次,以使血脈暢通。此外,還應常吃水果,多飲水,少食辛辣熱燥的食物。 4、壓出來的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對策:晉升的壓力、競争上崗的壓力等等讓我們的老師背負着沉重的心理壓力,使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也不少見。有研究表明,長期從事緊張的職業可導緻機體植物神經紊亂,是高血壓病發病的原因之一。建議老師們平時要多注意勞逸結合,飲食要低鹽,定時監測血壓變化。 ㈡心理健康方面
随着心理衛生課程走入校園、請進課堂,我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我們教師自然也就成了學生的“心理咨詢師”。殊不知,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尤其是女教師,她們具有特殊生理特征,心理承受力又差,因此,更需要關注女教師的心理健康。那麼,如何培養女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從社會、學校管理和教師個體三方面着手。 1、教師個體自我心理調節 作為教師個體,必須适應教師職業緊張而繁忙的特點,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态,做到:愛崗敬業、拓寬心胸、淡泊名利、學會放松。
愛崗敬業。一個厭煩教師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對教育工作的同時,怎麼可能會有一種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靜地對待自我、悅納自我,就會“天天有個好心情”。也隻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當做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走上教師之路,就應該在工作中努力釋放自己的光和熱,敬業愛崗,愛學生,自然會有成就感,會精神充實,心理一定會健康。
拓寬心胸。教師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競争,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強手、對手,就會心地開闊。如果對任何事都斤斤計較,一味地算計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會扭曲變态。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與不足,就會心平氣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對女教師來說,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所緻,她們往往帶有不成熟、嫉妒、自卑、多愁善感、斤斤計較、心胸狹小等不良個性品質,這種不良個性品質不加以改正,勢必影響自己成績的進取、人際關系的和諧,最大的弊端是會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因此,女教師在工作中要培養自己豁達開朗、“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大度胸懷,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情感,濃厚的求知欲望,高尚的審美情趣,樂觀進取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氣質,較強的自信心等等一些好的個性品質,使自己的氣質和教師角色相适應,從而防止心理壓力過大,減少心理偏差。
淡泊名利。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着教師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懷。教師職業的社會功效是潛在的,并不像某些職業的功效立竿見影,光輝耀眼。教師職業與所謂的“風光”職業相差較遠,收入相對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教師如果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的職業、自己的工作,心态就會坦然;否則,心态就會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對工作中的名利榮譽,趨之若骛,得到歡喜,得不到失落,這樣的教師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蕩。因此女教師要有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一顆平常心,能甘于清貧,淡泊名利,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态。
學會放松。會休息才會工作。當自己的工作壓力過大時,不妨到戶外運動一下——爬爬山、跑跑步、打打球,或者跟朋友唱唱歌、跳跳舞、喝喝茶等,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可能的話,學會一種技藝最好,它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産生新的追求,在愛好中尋找樂趣,以驅散不健康的情緒,令生活更有意義。同時,也應增強自控能力,合理釋放情緒,在适當的情況下多找好朋友談談心減輕精神壓力和積郁的憤懑情緒,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時,請選擇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娛樂就娛樂,美國斯坦福大學都要求學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況我們女教師呢! 2、學校管理制度的科學化、人文化
學校主管部門要多深入教師,調查研究,使所出台的制度、政策、措施有廣泛的群衆基礎,為廣大教師所能接受,既要做好上級的“參謀”,又要當好教師的“靠山”,使教師心有所依。學校環境是教師最經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與生活場所,教師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學校中進行的,學校環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師行為受挫。據調查,教師的心理困惑集中在:“當今學生難教”、“工作壓力過重”、“學校管理不當”等方面。作為學校領導,要深入了解教師的實際需要,針對教師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提高教師的心理滿意度,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态。學校領導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師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師覺悟的提高,幫助教師确立合适的個人目标,同時在教師成功、失敗時引導正确歸因;學校領導還要緻力于優化校園人際關系,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
另外,由于自身的職業和心理特點,有些女教師在談及心理健康問題時關心的對象往往隻是學生,而忽視了自身的心理問題,因此學校領導應像關心女教師身體健康那樣關心她們的心理健康。以預防為主,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測試,建立心理檔案及組織相關心理衛生保健活動,做好她們心理健康監督和調節工作。對于一些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要及時請有關專家進行咨詢、診斷和治療。 3、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女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她們作為社會人,其影響比一般人更加廣泛和深刻,同時她們也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因此營建一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對于緩解女教師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教師從古代的“傳道、授業、解惑”,到今天培養新世紀的接班人,都被人們寄予厚望。認為她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将她們視為知識與道德的化身,要求她們具備作為一個角色人所需的各種能力,卻忽視了作為平常人所共有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樂。很多女教師因為來自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而難以調節平衡,容易産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這就更需社會各方面的理解與支持。
另外,适當提高她們的待遇,給予她們應有的期望和尊重,對其所面臨的困難,及時有效地幫助解決,也有助于促進女教師的心理健康。讓她們以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力。
教師是樹,身心健康是陽光。願每位女教師都有陽光燦爛的心态,讓教育之花更鮮豔!讓教育之果更豐碩!
|